“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需要培养能够承担各行业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帆软在各行业的案例很好的补足了高校在知识应用上的不足,这样的技能学习也适合推广到非大数据专业的学生中。“
————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谢维奇金陵科技学院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现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56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为“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0个学科为“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3个(含建设点)。
学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用得好、站得住、有作为、受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专门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以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要务, 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前瞻性新技术研发,以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全力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试点,理论+FineBI应用案例实操相结合,深入浅出讲解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
课程试点初有成效,与帆软合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探索数据分析课程体系化建设。
承办江苏省数据可视化研讨会、参与全国数据可视化师资培训活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邀请企业共同探讨、验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通产业—教育链。
依据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展开校企产教融合活动,覆盖全校,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1、《物流数据分析》课程线上观看地址: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206435527.html
2、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数据分析课程体系化建设
1、江苏省高校大数据可视化课程建设研讨会
2、全国高校数据可视化暑期师资培训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胡广伟教授进行《<数据思维>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主题演讲
常熟理工学院伏玉琛教授进行《基于协同的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主题演讲
金陵科技学院谢维奇教授进行《应用型本科大数据专业教材建设思考》主题演讲
帆软数据应用研究员进行《关于“大数据可视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主题演讲
暑假期间,我院谷瑞军教授还参与了帆软软件主办的暑期数据可视化师资培训营,作为合作老师分享学院的《大数据专业实施心得》得到了一致好评。
我院朱勇院长率老师前往帆软公司调研
我院与帆软探讨人才培养方针
1、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中心、实验室
2、打造“大数据与商务智能”虚拟班
虚拟班负责老师详细讲解了建设目标、培养要求和管理规范
虚拟班全体学员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小组团建活动
多方位的合作试点让我们对于与帆软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校企合作充满了信心,今年我们筹备了校企联合产业学院“数智产业学院”。这是由学校在计算机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现有专业基础上,围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设需要组建的一个独立运行的校内二级机构。面向数据智能行业,以产业链、创新链导向构建“高校、产业”之间共建的多主体育人共同体,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全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上,产业学院将采取“2+2”模式,前两年以校内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体,完成各专业所需基本知识能力体系建设,后两年以园区及合作企业为主要授课阵地,以企业参与的课程为主体,围绕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项目管理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商业项目实施案例化教学,加强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产业学院将结合强化学生“面向产品的协同开发和团队沟通”能力需要,在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三个阶段,让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课程与企业项目“时间同步、选题同步和设计同步",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无缝对接。
产业学院布局产业链的三个核心,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高性能的学习和科研平台,提供一体化的实训场景,课程设计方面融合了未来数据智能就业的考虑,培养数据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数据智能运维工程师、区块链分析师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进而,面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AI+区块链”的综合培训服务。利用校内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借助学科交叉、专业交叉,构建课程群对应职业能力群的课程体系,实施跨专业分流,校企联合培养,形成引校入园、引企入教的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
获取更多合作信息,沟通合作意向,请扫码加微信
或通过邮箱联系:fine_edu@fanruan.com